苏东坡1000年前写下的这幅字,完美诠释了“我书造意本无法”

苏东坡,也就是苏轼的书法,很多人都看不懂,为什么呢?因为他的字貌似太随意了,没有一定的境界,还真看不懂。万卷楼书法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苏东坡1000年前写下的这幅字《洞庭中山二赋》,完美诠释了苏东坡的书学理念:“我书造意本无法”!

苏轼(1037年—1101年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、坡仙。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北宋文学家,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三人并称“三苏”。

苏东坡1000年前写下的这幅字,完美诠释了“我书造意本无法”
苏东坡1000年前写下的这幅字,完美诠释了“我书造意本无法”

苏东坡的书法,在字形上偏扁,可能很多人都没法理解苏轼字的好。正如这篇文章所说:苏轼书法的好,只有学过书法的人才懂得!

宋代书法“尚意”,而苏轼的书法把“尚意”发挥到极致,也可以说,苏轼是宋代“尚意”书法的开拓者。

苏轼所言:“我书造意本无法”,并非真正的无法,实则是在历经深厚书法实践后的一种超脱,是他将自身性情与书法艺术完美交融的体现,达到了不拘泥于常规法度的境界。

苏东坡《洞庭中山二赋》创作于公元1093年左右,正是苏轼的人生陷入了重重困境,爱妻离世、高太后辞世,加之哲宗对旧党的打压,他被迫踏上被贬往岭南的艰难路途。
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!苏轼在困难中前行,他挥毫写下了这部封神之作。彼时已年届六十的苏轼,饱经人生沧桑,丰富的阅历如同醇厚的美酒,为他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无尽的底蕴。

他的艺术造诣已然登峰造极,正如黄庭坚所评价的 “早年用笔精到,不及老大渐近自然”,其晚年书法达到了大成之境。

清初被安岐珍藏,乾隆时期纳入清内府,并刻入《三希堂法帖》,随后跟随溥仪辗转至长春伪皇宫,1945 年不幸散佚民间,直至 1982 年才重现于世,最终被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馆。尽管历经岁月沧桑,卷前隔水、引首缺失,但这丝毫无法掩盖其珍贵的艺术价值。

苏东坡行书《洞庭中山二赋》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品,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书法风格与造诣。

这篇赋以洞庭山水为背景,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美。而苏轼的书法,更是为这篇文学佳作增色不少。他运用了典雅流畅的笔法,将文字与画意融为一体,形成了一种极具艺术美感的书写风格。

在《洞庭中山二赋》中,苏轼的书法运用了多种笔法。他用刚柔相济的方钩勾画出山峰的险峻,用流畅的悬钩断筋书写出水流的流畅,用硬朗的骨笔勾勒海鸥的轮廓。而每一个笔画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构思,无不体现了苏轼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受。

在苏轼的书法中,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,那就是他在书写过程中注重意境的表达。他不仅仅是在写字,更是在表达自己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情感和感悟。如在《洞庭中山二赋》中,苏轼用笔下意识地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、神秘与壮美。这种情感的表达,让苏轼的书法更加灵动和生动。

总之,苏轼行书《洞庭中山二赋》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品,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书法技巧和造诣,更是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。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,不仅仅是写字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。

欣赏完苏东坡行书《洞庭中山二赋》,你有何感想?欢迎大家点赞、转发、收藏和评论哦!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